跳到主要內容

【觀念分享】如何開始寫小說?(對完全沒有概念的初學者)



請問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騎單車的呢?是先看完一本《騎單車教學手冊》,或是《圖解單車教學》,才學會騎單車的嗎?

你是怎麼學會游泳的呢?

應該是去游泳池游了無數次之後,因而學會的吧。

我認為,真正最初始學寫小說的方式就是,有了想法就馬上開始寫。就如同你想學單車,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跨上單車,開始嘗試,先不要想會跌倒什麼的,不然想了一輩子,永遠不會騎單車。我就有曾經教朋友騎單車的經驗,他本來完全不會騎單車,就是先鼓勵他跨上單車,在告訴他技巧。

只要跌個幾次,修正失誤,你就一定能學會騎單車。就算沒人教也可以學會。

寫小說也是一樣。

我的歷程比較特別,是自學的。讀許多作品,一邊找資料,邊寫邊進步。可是自學也可以寫到出版小說(18歲時)。我著迷於創造故事的技藝。

於是我開始研究創造一個「完整故事」的技巧,我看了很多教學書,也上過老師的課(目前不多)。可是我認為進步最多的,還是大量讀小說、看電影(動畫),還有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

因這篇是寫給如同一張白紙的初學者,先不講理論,我認為,寫小說一開始最重要的是「要有興趣」

怎麼樣確定真的有興趣呢?就是只要小說起了頭,就會廢寢忘食,開始思索角色接下來的發展,開始愛上自己的角色,然後整個人像是活在那個世界一樣!真是太美妙了,在自己的世界裡創造一切!

這是一開始很重要的事,一定要感到有趣,不然你會寫不下去,一定的,因為寫小說的過程有其枯燥之處,而且很孤獨。雖然有些人寫小說是為了出書賺錢,這個我們以後再說。但你完全沒興趣也做不下去。

再來要有毅力,要自律,每天花固定的時間寫作,要有執行力,才能一點一滴把你的小說完成。

因為是對完全沒概念的初學者訴說,我講得很簡單,可是這些心法都很重要,否則你絕對無法完成一篇長篇小說。

我之後會開始談理論與實踐的步驟,可是最重要的還是行動。如果只是在腦袋想,永遠也不會有結果。你可能要寫壞幾個作品之後,好作品才會出來,就好像騎單車跌倒一樣,那是必然的過程,只是有人可能跌一次就學會騎單車,有些人要跌好幾次才學得會。

我一直都是行動派的人,你可以先學理論沒關係,而我總是從經驗中不斷地修正,比較是個從執行中學習的人。

現在就開始動手吧!

1.想到一個靈感

例如:想寫一個殭屍的故事,啊,就叫「我的殭屍女友」好啦!(隨便掰的,說不定我有一天也會寫出來哈哈)然後開始想角色設定,還有男女主角會發生什麼事情。你不必先想好全部的細節再開始,就像史蒂芬金說的,創造故事是一個挖化石的過程,可能先看到一些部分,繼續挖會看到更多,進而看見全貌。

2.開始動手!

這超重要的。沒有動手一切都是空談,乖乖坐在位置上,看是要用紙筆書寫或是用電腦打字,總之,開始做就對了!寫到沒靈感的時候再去看電影、看書或體驗人生,尋找靈感。但要告訴自己,一定要把作品寫完。

3.寫完後一定要校稿 3 次以上,也建議給專業的人士看看

不管你再仔細,幾乎都會有錯字的。語順不順、贅字太多、寫得太白話變成太幼稚的語言、文字過於拗口,這些都是大問題,通常都會產生,因為在寫的當下可能沒注意太多,一定要校稿和改稿。拿給專業的人士或是朋友看看,他們可能會幫你挑出故事邏輯不通的部分,或是任何問題。一個人的角度,總是有限,所以不要太自負了。

以上只是簡易的分享,針對完全沒概念的初學者。先完成一部作品再說吧!我之後會談更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戲劇與小說情節,比「衝突」更重要的是...

我今天的腦門忽然打開! 早期我很常運用的技巧,年紀漸長卻忘了。 沒錯,戲劇最重要的就是「衝突」,而什麼是「衝突」?東默農老師用很簡單的道理來闡述,就是「想要+阻礙」,也就是角色「想要」做一件事情,而對手來「阻礙」。這是很簡單的解釋方式,而就我來說,就是吵架或打架嘛! 可是這個道理太簡單,普天下的小說家和編劇都懂這個道理,「製造衝突的技巧」對於小說家和編劇來說,根本就是如九九乘法表一樣基本。 八點檔台語劇充滿了「衝突」,以前看老人家在看八點檔台語劇,整個客廳吵鬧到不行,屋頂都快掀了,這些劇最不缺「衝突」,可是也最難看,我想有一大部分的人會同意我。 另外說一個技巧,「衝突」和「緩和」必須交叉使用,劇才會好看,一會兒衝突,一會兒讓男女主角卿卿我我,讓觀眾的情緒可以一下緊張,一下緩和,這樣才不會彈性疲乏。也可以換一換情緒。一下悲一下喜,就是玩弄觀眾的秘訣(笑)。 可是我突然想起來,真正讓我欲罷不能的,是金庸的小說,或是金庸小說翻拍的電視劇。 金庸有一個寫故事的秘訣,就是創造「誤會」! 這個東西真的是會讓人「急著往下看」! 例如郭靖的大師父柯鎮惡誤會郭靖背叛他們時,真替老實的郭靖「急死人」!通常觀眾都會把自己置入在主角身上,所以被別人誤會真的很急!很想趕快解釋清楚。「急死人」就是誘導觀眾迷上此劇的原因。包準看到連去上廁所都不想。 當然啦,「衝突」還是戲劇的基礎,只是,試著創造一些「誤會」,可以讓你的觀眾心急如焚,然而就在誤會解清時,可以創造一些故事小高潮喔。 這只是簡單的小技巧,我本身也是金庸研究者,之後再談許許多多金庸編排故事的技巧。

要成為傑出小說家的建議必讀書單(不定時更新中)

僅代表個人意見,這是小說家豁燃的組成。 卡繆《 異鄉人 》 卡繆《 快樂的死 》 赫賽《 流浪者之歌 》 赫賽《彼得·卡門青》 雨果《 悲慘世界 》 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 卡夫卡《變形記》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 薄伽丘《十日談》 馬奎斯《百年孤寂》 喬治歐威爾《 1984 》 太宰治《人間失格》 村上春樹《 聽風的歌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 村上春樹《1Q84》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保羅科爾賀《愛的十一分鐘》 高行健《靈山》 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 高行健《沒有主義》 莫言《豐乳肥臀》 莫言《生死疲勞》 吳明益《複眼人》 吳明益《苦雨之地》 艾莉絲·希柏德 《蘇西的世界》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阿納絲塔夏》 金庸 《射鵰英雄傳》       以上會不定時更新,這些都是我已經看完,或是看到一半還在看的書,我不是那種虛無飄渺的純文學家,只是這些小說都有 很深的人文關懷,同時也是好故事。 好故事的定義不只是精彩,而是有一種能讓人去省思的功能。簡單來講,例如看了 《異鄉人》 ,就會思考,不一定社會多數人的價值觀就是對的,例如看了 《流浪者之歌》 ,就會思考原來真正的求道,可能要經過大量欲望的洗禮。總之,好的故事一定有 主旨 ,而主旨就是讓人去思考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