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黃春明短篇小說《莎喲娜啦,再見》評析



研究動機與目的

黃春明相信桃花源不必另外尋找,桃花源就是我們現在雙腳所踩踏的土地,他的鄉土主義與現實主義吸引我研究他的作品。在觀賞其作〈兒子的大玩偶〉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後,更能體驗其作品對於人生困頓與歡笑的細膩描寫。<莎喲娜啦,再見>這部知名作品觸及民族意識這樣較敏感且爭議的議題,因此研究起來更具挑戰性,更需要仔細且審慎地去解析作品,我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更具體來說,就是深入評析黃春明的單一作品,來初探黃春明的文學意識。
  
劇情大綱簡析

全文分為四個部分,人間的條件、七武士、用心棒、日本最長的一日。

人間的條件採用倒敘法,開頭即簡述小說中主要發生的兩事件,並且先以「沾沾自喜」一詞表達事件結束後的心情,但事件一開始,主角完全是原則與生存拉鋸,心不甘情不願的壞心情,作者以倒敘法賣關子,引讀者入勝。

主角在遭遇總經理命令要拉皮條的赧事後,與他以前所塑造的人格原則相悖,主角非常在意朋友對他的眼光,即使有些朋友只是想揶揄他一下,並不真的反對他。主角不想拒絕命令的原因是為家庭著想,不想連累。我們在社會中常常遭遇這樣的事情,要做與自己原則不相符的事,只為一個穩定的飯碗。寫實文學常常寫出社會的通則現象,所以才能觸動大多人。
  
權衡之下,主角思忖這件事幹定了之後,又為了讓自己有台階下,以「要是總經理找你,你幹不幹?」一句尋求大家認同。一切都是為了面子,但此舉看起來更荒謬可笑,只是為了保護滿口原則的那個自己的尊嚴。而且在看到大家僵化的笑容後,更意識到自己的狡猾。這第一部份細膩地剖繪,愛突顯自身正義善良的滿口原則,與做了自己覺得缺陷的事仍要尋求認同,這兩點人性。
  
七武士這一部分講述主角黃君接待七位日本嫖客的過程,也敘述黃君心境複雜的變換,表面卻使盡渾身解數迎合七位日本人,一種不得不為之的諷刺。
  
七武士將嫖千妓比喻成千人斬,尤其馬場先生說來,竟帶點嚴肅。令人感嘆傳統社會道德觀的不可靠。黃君為了工作得要迎合七個自己不苟同的人,更令人唏噓個人價值觀的無法彰顯。
  
這部分的尾端,馬場先生對黃君笑著:「還有你標準流利的日本話啊!」黃君起了心理作用,認為馬場是故意損他,可是馬場先生的表情又沒什麼意圖,黃君這時心裡已經開始不悅了。這顯示黃君心裡對自己迎合日本人的行為含有愧疚,腦內的反應才會如此之大。他感覺歷史的悲憤在他心中已模糊,他感到悵惘和悲哀。這一部分的描寫,令人不勝唏噓與無奈。
  
最後則用馬場先生怪調的千人斬口號:「劍道──乃是人道──劍在──人乃在──劍亡──人乃亡──」來對比與諷刺黃君心中的悵惘和悲哀。
  
用心棒敘述七武士已到達礁溪溫泉旅社,開始玩弄小姐們的情況。這之中,黃君分身乏術地翻譯一堆不堪入耳的話,讓他頗為氣憤,但事已至此,他無奈多過於氣憤。後來教小姐們一些簡單日語,教七武士一些簡單中文,讓他們自己玩。這兩部分有喜劇的味道。
  
阿珍是個臉上有刺青印記的小姐,黃君叫她進酒席,提高了她的自信。有趣的是黃君總是心思縝密,想說阿珍晚上想要獻身予己,更有趣的是,他真的天人交戰了一番,最後決定不要,為免愧疚,又掏錢請陳太太給阿珍。這部分顯現黃君為了應付七武士,一副油嘴滑舌,他本身的個性卻是老實又不喜傷人。
  
這部分最後,黃君想像擴充,甚至想說回去如何跟太太撒謊,以免產生瓜田李下之嫌,真實與想像交替,他像孤獨的長跑者,受身體和精神的折磨,慢慢的跑到爛醉與空白的終點。一件拉皮條的差事,竟給黃君如此大的精神折磨,顯然扭曲真正的自己,戴著面具演出,是最傷神的事。
  
日本最長的一日精彩有趣,在火車上,有位想到日本留學的中文系學生看到七個日本人,就想向他們請教問題,黃君覺得這學生真是本末倒置,因而藉著雙方都不懂彼此語言,只有他當翻譯的機會,開始亂翻譯,趁機以語言痛宰日本人與學生。他以侵華戰爭挑起日本人的愧疚,也以大學生竟沒去過故宮來訓斥年輕人,雙方都感到愧疚並欽佩對方。看到這一段,真替黃君痛快,委屈了那麼一段,終於可以刺刺那些日本人。這一段黃君以機智的方法挽回他的一些民族尊嚴,劇情有了轉圜,讓人知道主角黃君一直是愛國的。文末,佐佐木感嘆著說:「有為的中國青年啊!」黃君笑著說:「我也是吧!」更是想替自己拉皮條的屈辱爭回一口氣。

以<莎喲娜啦,再見>初探黃春明的文學特色

黃春明的文字非常樸實,平易近人,並不會刻意賣弄文藻,易讀性高。這樣的書寫方式或許跟鄉土主義有關。鄉土主義所使用的語言,是口語化的,是貼近生活的,如此才能寫實地呈現普通小人物的生命。
  
以此篇小說來論,有許多敘述句是作者的思考與想像,像是意識流,且佔極大篇幅,這與角色們對話的快節奏反差,但卻是重要的故事鋪陳、暫緩氣氛,一個好的故事要有慢有快。
  
小說中有一次「他媽的!不幹了!」又有一次「他媽的!拉皮條。不幹了!」連續重複兩次,且都是短短幾個字一段。短短幾個字一段有強調的效果,這部分顯現人常常在工作中有不想聽命的心聲,卻不能真的說出來,講聲髒話抒洩情緒會讓自己好過一點,或許,這就是髒話唯一的功能吧。另外,小說裡又有許多俗詞,「打砲」、「買個勞(Make love)」、「牽豬哥賺暢」等,鄉土文學就是寫實地呈現生活中真正會產生的語言,才能感人。

以<莎喲娜啦,再見>初探黃春明的文學意識

  
小說的主軸是民族主義,有種主張是,因為時代的變遷,應民族寬容,但顯然書中主角所受的教育就是不斷地重複民族血淚史,並強化日本人的罪惡,所以主角無論如何還是討厭日本人,最後仍是用計奚落了他們一番。黃春明身處日治時代,或許也將自己投入主角中。他筆下的人物雖然沒有憤世嫉俗的反叛性格,卻是為了生活認真努力,不向環境屈服,黃君和婦女們都是,黃春明想表達民族主義,卻是比較溫和的民族主義。黃春明分別以日中語的再見作為題目,而且日語在前,中文在後,我的第一種假設是要跟深惡痛絕的日本說再見。第二種假設是希望中日可以和諧相處。第三種假設是沒有特別涵義。無論是答案是何種假設,我主觀的猜想是第一種。


結論

  
劇情大綱簡析是為了細細解構劇情的鋪陳以及一些特別的故事意境與涵義,佔比較大的篇幅是因讓沒看過小說的人也能概知。文學特色,我覺得解析一個作家的文學特色非常重要,每個作家都有不同的寫作方式,解析一個作家的文學特色才是了解一位作家的開始。再來是探討文學意識,意識有點意識型態的意思,即一位作家的主張,所支持的主義,然而,我們並不是作家本人,因此所有的研究都有可能涉入我們主觀的想法,在文學上,這也不為過。
  
就本篇小說來講,黃春明是用第一人稱,且像是意識流的手法,滿大的篇幅,作者是在思考與想像,但都與故事軸線貼合,尤其是敘述沉痛歷史的那段,更能彰顯主角為何不想幹替日本人拉皮條的工作,總覺慢節奏的意識流與快節奏的對話相得益彰。
  
黃春明的文字平順樸實不造作,反而成了他的文學特色。
  
黃春明的文學意識,在只以這篇小說探討的前提下,最後黃君只以言語的方式刺激了日本人且讓日本人尊敬,我認為是一種溫和且高智慧的民族主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觀念分享】如何開始寫小說?(對完全沒有概念的初學者)

請問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騎單車的呢?是先看完一本《騎單車教學手冊》,或是《圖解單車教學》,才學會騎單車的嗎? 你是怎麼學會游泳的呢? 應該是去游泳池游了無數次之後,因而學會的吧。 我認為,真正最初始學寫小說的方式就是,有了想法就馬上開始寫。就如同你想學單車,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跨上單車,開始嘗試,先不要想會跌倒什麼的,不然想了一輩子,永遠不會騎單車。我就有曾經教朋友騎單車的經驗,他本來完全不會騎單車,就是先鼓勵他跨上單車,在告訴他技巧。 只要跌個幾次,修正失誤,你就一定能學會騎單車。就算沒人教也可以學會。 寫小說也是一樣。 我的歷程比較特別,是自學的。讀許多作品,一邊找資料,邊寫邊進步。可是自學也可以寫到出版小說(18歲時)。我著迷於創造故事的技藝。 於是我開始研究 創造一個「完整故事」的技巧 ,我看了很多教學書,也上過老師的課(目前不多)。可是我認為進步最多的,還是大量讀小說、看電影(動畫),還有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 因這篇是寫給如同一張白紙的初學者, 先不講理論 ,我認為,寫小說一開始最重要的是 「要有興趣」 。 怎麼樣確定真的有興趣呢?就是只要小說起了頭,就會廢寢忘食,開始思索角色接下來的發展,開始愛上自己的角色,然後整個人像是活在那個世界一樣!真是太美妙了,在自己的世界裡創造一切! 這是一開始很重要的事,一定要感到有趣,不然你會寫不下去,一定的,因為寫小說的過程有其枯燥之處,而且很孤獨。雖然有些人寫小說是為了出書賺錢,這個我們以後再說。但你完全沒興趣也做不下去。 再來要有毅力,要自律,每天花固定的時間寫作,要有執行力,才能一點一滴把你的小說完成。 因為是對完全沒概念的初學者訴說,我講得很簡單,可是這些心法都很重要,否則你絕對無法完成一篇長篇小說。 我之後會開始談理論與實踐的步驟,可是最重要的還是行動。如果只是在腦袋想,永遠也不會有結果。 你可能要寫壞幾個作品之後,好作品才會出來 ,就好像騎單車跌倒一樣,那是必然的過程,只是有人可能跌一次就學會騎單車,有些人要跌好幾次才學得會。 我一直都是行動派的人,你可以先學理論沒關係,而我總是從經驗中不斷地修正,比較是個從執行中學習的人。 現在就開始動手吧! 1.想到一個靈感 例如:想寫一個殭屍的故事,啊,就叫「我的殭屍女友」好啦!(隨便掰的,說不定我

為何講故事比講道理重要?

試想一個情境,一個叛逆的小孩子,爸爸跟他說,你不準吃糖,他會聽嗎?答案很明顯,不聽。 再試想另一個情境,爸爸拿出一張蛀牙的照片,那牙齒非常醜陋恐佈,然後講了個故事:隔壁家的小明,吃了太多糖,蛀牙變成這樣,結果他跟喜歡的小美告白,小美說討厭他! 這是我快速寫的例子,但想必各位能明白。道理是全世界最無聊的事情了,而「一個能讓大家有共鳴的精采故事」,是全世界的大需求,而且很多經典故事,都講了很深的道理,但是你一定能吸收。 如果你像我一樣,會把喜愛的電影名稱,鍵入維基百科,關注其資料,你會發現,那些超賣座的電影,淨利是資本額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故事的需求市場一直都很大。 如果你看 《今日暫時停止》 (Groundhog Day),一定會知道,把握人生去學習、去享受的重要性。 如果你看 《托斯卡尼艷陽下》 ( Under the Tuscan Sun),一定會明白,有時候你一直努力追求某件事情,可是卻追求不到,等到你放鬆時,那夢想反而自動成真了。套一句中國俗諺就是: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兩部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二,看的時候,又哭又笑,可是它們影響了我的人生價值觀,運用故事的方式。(電影是故事的一種形式)   所以,如果你為人父母,盡量用講故事的方式,去引導小孩,而不要講道理。也許,你的小孩已經在心裡默默翻白眼了喲。 最後在套一句,我在動畫系時,老師的名言:「動畫最高原則:表演,不說教。」 我想人生也是:「講故事,不說教。」

關於戲劇與小說情節,比「衝突」更重要的是...

我今天的腦門忽然打開! 早期我很常運用的技巧,年紀漸長卻忘了。 沒錯,戲劇最重要的就是「衝突」,而什麼是「衝突」?東默農老師用很簡單的道理來闡述,就是「想要+阻礙」,也就是角色「想要」做一件事情,而對手來「阻礙」。這是很簡單的解釋方式,而就我來說,就是吵架或打架嘛! 可是這個道理太簡單,普天下的小說家和編劇都懂這個道理,「製造衝突的技巧」對於小說家和編劇來說,根本就是如九九乘法表一樣基本。 八點檔台語劇充滿了「衝突」,以前看老人家在看八點檔台語劇,整個客廳吵鬧到不行,屋頂都快掀了,這些劇最不缺「衝突」,可是也最難看,我想有一大部分的人會同意我。 另外說一個技巧,「衝突」和「緩和」必須交叉使用,劇才會好看,一會兒衝突,一會兒讓男女主角卿卿我我,讓觀眾的情緒可以一下緊張,一下緩和,這樣才不會彈性疲乏。也可以換一換情緒。一下悲一下喜,就是玩弄觀眾的秘訣(笑)。 可是我突然想起來,真正讓我欲罷不能的,是金庸的小說,或是金庸小說翻拍的電視劇。 金庸有一個寫故事的秘訣,就是創造「誤會」! 這個東西真的是會讓人「急著往下看」! 例如郭靖的大師父柯鎮惡誤會郭靖背叛他們時,真替老實的郭靖「急死人」!通常觀眾都會把自己置入在主角身上,所以被別人誤會真的很急!很想趕快解釋清楚。「急死人」就是誘導觀眾迷上此劇的原因。包準看到連去上廁所都不想。 當然啦,「衝突」還是戲劇的基礎,只是,試著創造一些「誤會」,可以讓你的觀眾心急如焚,然而就在誤會解清時,可以創造一些故事小高潮喔。 這只是簡單的小技巧,我本身也是金庸研究者,之後再談許許多多金庸編排故事的技巧。